您的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行业资讯

《无名之辈》正在威严还年青的时候 | 编剧雷志龙手记

行业资讯 / 2023-06-14

01


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其志。


02


《无名之辈》拍摄杀青有一段时间后,和晓志导演正在剪辑房看剪辑,中途休憩,很自然地聊电影里的那些人物,某一刻,我们有了同一种感触——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威严的故事。


关于《无名之辈》的主题,正在最早构念故事和写剧本的一年时间里,我们经常议论,电影的片名也是一改再改,从最早的《孤单的人都是可耻的》到《人间喜剧》,再到《荒腔走板》、《慌枪走板》,直至最后定下的《无名之辈》。


反复的商讨反复的推翻,反复的沉构反复的摸索,我们正在山西写下了三稿的剧本大纲和几万字的人物小传,正在山西洱海边完成了第一稿的剧本,又回到山西,中间去都匀一边看景一边调整,再回到山西,又和周铨、马超、猫姐、范翔、梓冲等演员、编剧朋友们开会,反复围读剧本,再继续调整建正。从2016年8月初写到2017年8月末,最后由于家里来亲戚,躲去酒店里写完第十稿剧本。开机。


开机后正在山西都匀,每天和晓志导演继续调整剧本,再根据演员们的具体需求写飞页,字斟句酌每一句台词,剧本照旧还有各种不尽如人意,诸位演员老师正在剧本基础上继续发挥各自的特质,调整他们的戏份,每一个字他们都没有放过。如此反复再反复。拍摄终告杀青。



03


这部电影之前的源头之一是晓志导演正在飞机上听的一首歌——尧十三的《瞎子》,我们正在竞园外喝酒,他道这首歌把他给听哭了。他是山西人,《瞎子》是用山西方行唱的柳永的词《雨霖铃-秋别》——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他把这首歌引荐给我,我那晚循环听了30多遍,这首歌也成了电影《无名之辈》中最主要的插曲。


这首歌就是一个故事,是本人对本人的送别,对故乡、对乡愁、对一去不复返的年青时光。我不知道具体打动晓志的东西是什么,于我而行,这近乎某种意义的成人礼,是一种自我与自我、现实与过去的精神切割。


而这,几乎就形成了我对《无名之辈》最内核的情感指向。

 

04

 

如果道编剧正在创作中有某种“特权”,我感觉最大的“特权”就是给角色取名字,电影中每个名字我都暗自念过无数遍。主角马先勇,借的是“白先勇”教师的名字,这个人物确实是“先勇”者,半生先勇,后半生却难以为继,唯有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,“穷寇”不只是戏中的憨匪,更是别人生的某种意气;女主角马嘉旗,取的是“旗”这个字,高耸而昂扬,木秀于林者,风必催之,催之过后,人生该何去何从?谁会为长夜痛哭过的人,去颁发失败者的“嘉奖”勋章?


主角胡广生,外号“眼镜”,“眼镜”是一个突发的感受,偏执地认为这个持枪劫匪就该叫“眼镜”,但多亏演员章宇和潘斌龙,赋予了这个外号愈加揭切动人并令人服气的注释,而“胡广生”则是我的私心,那是多年前我参与排演过的一出话剧里的角色名称,那个角色是个整日坐正在街头看人来人来的暮年男人,有一年我去山西,正在街头真碰到过那样一个人,正在弄堂外,晒着太阳,坐正在张老旧的藤椅上。正在我看来——胡广生是一个内心住着个老人的年轻劫匪,是当年那个胡广生的还魂;另一名劫匪李海根,外号“大头”,我总觉得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和少年期间,都会认识一个叫“大头”的朋友,他们憨厚、耿直,经常被其他朋友戏谑,但从不发火,他们特地靠得住又总是关键时辰掉链子,“李海根”则是盗了个初中同教的名字,但他叫“火根”,类似于火根、水根、海根,都是80年代南方农村里常见的名字;以及其他角色名字——按摩女“真真”、情妇刘雯虹、隔壁邻居老王头(王顺才)、混混刘五、房地产老板高明、少年高翔、少女马依依……


他们每一个人,我都见过。


正在无数的小城市、县城、乡镇或者大城市的城中村,我见过他们,他们用他们的方式正在活着,像匍匐正在广袤土地上的坚强植物。他们都是无名之辈,但他们都出名字,他们都有故事。我有一晚失眠,脑子里不断都是这些人物——那时电影早已拍摄终了,我正在写另一个剧本,但他们忽然拜访,像是我亏欠了他们什么,于是起床,为他们每个人都写了两句打油诗,前一句煞有介事,后一句不知所云。


马先勇:宜将剩勇追穷寇,悲催日子已过够;

马嘉旗:但使龙城飞将正在,动我一下试试看;

胡广生:山外青山楼外楼,做大做强鸡冠头;

李海根:枯藤老树昏鸦,只念娶你成家;

赵红霞(真真):假作真时真亦假,拨开云雾见彩霞;

王顺才(老王头):任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,只不过越过沙丘无人等候;

高明:问君能有几多愁,平生不盖烂尾楼;

刘雯虹:一骑绝尘妃子笑,千里奔袭切克闹;

高翔&马依依:恰同教少年,为江湖带盐;

陈波波:天生我材必有用,别管豪杰和狗熊;

任小冲&黄伟&梦露&向杰:黄沙百战穿金甲,齐心破案心不慌。


再之后,他们没有再来“拜访”过我,那次失眠,权当告别。


05


电影是最为奢侈的表达,耗费巨大的人力、精力、财力去向观众讲一个故事,什么样的故事值得这样的抛入?什么样的故事值得让观众正在暗淡的影院凝神坐两个小时?电影票的本质是创作者与观众的契约,用时间去交换时间,并且暗含许愿——观众坐正在影院的这两个小时当是值得的。


什么样的故事才会让观众认为值得?终归还是要落到情感上。


06

 

30岁那年,我改行做了编剧,很快我就35了,近5年的时间,承蒙机逢照当,我写了几部话剧,也参与了几部电影的剧本工作。写作者独一的名片就是作品,独一的威严也是作品。并不讳行,正在写《无名之辈》之前,我因别的电影作品被剥夺过威严,半年多的时间被困正在失败的暗影中,那些来自观众的差评,是悬正在无数夜晚的利剑,如芒正在背,却无法行道,唯有深深记住威严被剥夺的滋味。正在那段日子,晓志导演常约我吃饭喝酒,约我道剧本道工作,继续给予我信任,反复让我知道,我没有本人念得那么蹩脚,这一切也没有到那么蹩脚的程度。再之后,我们开始了《无名之辈》剧本工作,这是他与我继舞台剧《东北来事》、舞台剧《左耳》、电影《你好,疯子》之后的第四次合作。


多年前的舞台剧《东北来事》,如今看来,像是一个漫长故事的开始,那个剧的主题是“实力捍卫威严”,戏里戏外,都是一群年轻人用本人的方式去捍卫本人念要的威严。


威严。



07


电影《无名之辈》,剧本写完后与我就没有太多关系了,后来也经常去看剪辑、调色、后期、混音,时间拉得越长,就越和本人没什么关系,更像一个普通观众,正在做后期的一年多时间里,翻来覆去看了20多遍,全片整个看下来也有十多遍,每次看竟然都还会被打动。那些演员,演得真是太好了,真的是太好了。这部电影从杀青后开始,就是他们的故事,是他们的人生,是他们的喜怒哀乐,是他们和观众去对话、沟通和最后的共鸣共情,而这一切将会是他们的威严所正在,正在这一点上,他们每一个人,我都感激、感恩、感激。


写完这篇文章,和电影《无名之辈》相关的一切经历算是正式封箱。每一部我参与的话剧和电影,上演或上映之前,我都会写一篇敝帚自珍的文章,像是一种仪式感,与那段经历和情感做一次正式的、郑沉的交割,然后,继续我本人微不脚道的生活。写作就是不断和人生沉逢和告别,正在与现实平行的另一个设念世界里。


08


谢谢饶晓志导演。

让我正在作品里,觅回曾经正在作品里得到的威严,正在威严还年青的时候。

谢谢,谢谢。